产业园里种植的黄精。
昔日满山遍野的玉米地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扩大的中药材种植面积。
近年来,阿城区小岭街道办事处辖区不断调整种植结构,以天问山黄精产业园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已粗具规模,康养旅游目标紧随其后,乡村振兴路上,一个三产融合的特色小镇正在建设。
产业园粗具规模,黄精逐步“当家”
7月的天问山郁郁葱葱,山脚下数百亩的黄精长势良好,它们是这里未来的“主人”。
“这些黄精都生长6年了,今年就可以出土深加工。”天问山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义学向记者介绍。眼前的这片黄精个头已经长到近1米高,从外观上看像是百合。黄精生长周期长,至少要6年才能出售,长到7年最好。别看生长周期长,但价值高,一亩地纯收入在8万元以上,“这可是种玉米不能比的”。
在小岭,天问山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种植了600亩黄精,从1年生到6年生的都有。郝义学指着一片大豆地说,它的下面实际上种着黄精,今年第一年,套种了大豆,明年就不能套种了。他用手指在大豆垄上抠了几下,露出了刚冒芽的黄精种子。他说,这是5月种的,还没破土呢,长得很慢。
郝义学说:“我们不只种植黄精,还对黄精进行加工,生产黄精酒、黄精茶、黄精口服液等黄精产品,自行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厂房都建好了,设备也采购回来了,过几天就安装调试,今年秋天就能生产。”
新建厂区外面还在施工中,工人正在铺设水泥路面,以后还要当作黄精晾晒场。
挖掘中医中药文化,发展康养旅游业
种植黄精不仅将为“天问山”带来收益,也成为乡村振兴催化剂,带动小岭当地农民致富。
很多当地农民把土地流转给了天问山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后,乡亲们又进基地打工,可以赚两份钱,日子越过越好。
在黄精种植基地打工的石发村农民石玉金说,土地流转能得到一笔钱,在这里打工一年还能赚3万多元,“就在家门口,干的都是熟悉的农活,比到外面打工强多了”。
像石玉金这样在黄精种植基地打工的农民有五六十人,待今年秋天开始生产黄精产品时,用工量将达到100人以上。郝义学说,公司的目标是在未来3年内,把黄精种植面积提升到1万亩,进一步带动当地种植业调整。
小岭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王殿友介绍,小岭有近4万亩土地,多年来一直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收益不大,通过与天问山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引领、农户参与合作的方式来发展中药材,调整种植结构,可以让农民增收,加快致富的脚步。目前,小岭已种植黄精、五味子、刺五加、人参、平贝等各种中药材1.3万亩,未来3年,将力争发展到3万亩。
王殿友这样描绘小岭的未来:“除了种植中药材外,我们还将挖掘中医中药文化,建设中药材展馆和中成药展馆,还有以中医为主题的康养区、中药养生观光区等,利用小岭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康养旅游业。三产融合发展,先打造农家乐民宿的初级运营模式,通过建设黄精药浴馆、林海探险穿越、天问山美食一条街、农特产品园等项目,使小岭成为哈尔滨市近郊游及休闲养老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