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灵芝水”的大鹅个顶个水灵。
在通河县清河镇靠山村,一群大白鹅吃的是林下青草、喝的是“灵芝水”,长成了远近闻名的“灵芝大鹅”。凭借这项“一村一品”特色养殖,乡亲们鼓了腰包,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路。
种植灵芝 打开“致富门”
每天清晨,车传明都要跑到村头的鹅场瞧一眼,看着鹅群好好的,他才能把心放下。作为靠山村党支部书记,车传明算是鹅场的“大掌柜”,养鹅的事顶数他最上心。鹅场承担着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任,同时,还得为投资入股的38户乡亲负责。
2017年,清河镇靠山村从附近的清河林场引进了灵芝种植技术,投资50万元建起8栋灵芝大棚,占地6亩。林下种植的“灵芝仙草”为小村庄发展打开了一扇门,销售灵芝孢子粉带来的可观收益,让惯于从事传统农业的乡亲们眼中逐渐多了亮光。车传明意识到,要想全村富起来,还得发展产业,光靠种植不够,必须搞产业多元化,形成产业链,才能有效集约利用土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指着棚室内刚刚分瓣的灵芝,车传明告诉记者,吸完两茬孢子粉,灵芝就可以做成盆景销往花卉市场,不过运输是最大问题,收益不太高。为了延伸产业链、给灵芝仙草找“婆家”,车传明他们没少花心思,四处取经求教,多方请人出点子,每次开会都要商量这件事。
建养鹅场 发展特色养殖
今年,经过村委会讨论,靠山村决定在种植棚室灵芝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养殖,村头建起了3万平方米的养鹅场,放养了1万只大鹅。车传明他们把吸完孢子粉的灵芝都采摘下来,投入蓄水罐泡水喂大鹅。林间青草管够,还不缺水源,1万只大鹅喝了“灵芝水”个顶个水灵。
车传明说:“按农村老话,鹅算是大牲口,轻易不得啥灾病,半年确保出栏,保守估计村集体能净剩十几万元。村集体有钱了,村里栽花补路都不再是问题。”
为了让养殖产业发展得更好,村委会雇了两名村民专职看护鹅场。每天清晨,只要饲养员一敲水罐,万只大鹅连跑带飞迅速集结到林边,给大鹅喂水投食成了靠山村的一景。
通河县清河镇党委书记王海涛说:“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在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方面,镇政府一直在积极引导、大力支持。靠山村用棚室灵芝带动大鹅养殖,鹅粪作为肥料送到农田发展有机种植,农田的秸秆用于铺菌床促进食用菌栽培,一条乡村振兴产业链正在形成。下一步,该村将继续推进产业多元化,种植合作化,让更多乡亲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还能提供更多创业就业机会和岗位,激发农村活力,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