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就能管理上百头牛。
机械轰鸣,社员们忙着把一捆捆青玉米秸秆粉碎、揉搓,然后打成一个个青储饲料包。眼下正是鲜食玉米收获的季节,玉米秸秆成了养牛户相中的“宝”,木兰县建国乡新生村依托种植优势,发展肉牛养殖,为秸秆处理找到了一条好途径。
“一头牛每天要吃上百斤的草料,如果圈地放养,可以把10亩地吃得露地皮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刘海民说:“有了青储饲料,这些牛一冬的饲料都不用愁了,200亩地都收完,打了3000多包饲料。”
新生村的肉牛能吃上“甜秆”,得益于县重点产业项目“昊伟农庄”的鲜食玉米种植园区,园区的一片玉米地就在建国乡,新生村养殖户可算是近水楼台。为了储藏这些青储饲料,新生村村委会旁边盖起了一座2000平方米的仓库,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
3年前,在木兰县政府号召下,新生村发展肉牛规模养殖,成立了广库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村集体产业、全村的养牛基地。新生村11个自然屯的牛犊儿都出自这里,各家各户谁遇到啥技术难题也都来合作社求助。合作社有一台青储饲料打包机,全村的养殖户都跟着沾光。
说起规模化养殖的好处,刘海民有说不完的话:“以前大家都是单打独斗搞个体养殖,浪费人力不说,还弄不懂养殖技术。谁家的牛得了病,得到镇上去请兽医,如今不用出村就全能解决了。两个人就能轻松管理上百头牛,一台草料粉碎机全搞定。”
刘海民算过一笔账:每头牛的草料和人工成本按3000元算,规模化养殖成本还能摊薄。成牛最高可以卖到四五万元一头,牛犊至少也能卖8000元,收益还是很可观的。
“鲜食玉米秸秆糖分高、营养丰富,是喂牛最好的饲料。牛粪是上等的有机肥,能有效缓解土地板结。”刘海民说,依靠短链循环、就地取材,合作社规模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已有社员60多人,养殖肉牛300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