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网吧里发生什么了?”“有一个打游戏的人死了。”昨天,高一学生刘强(化名)在中国沙盘研究院哈尔滨分院做催眠,催眠中,心理咨询师明显感觉到刘强对游戏瘾的危害一清二楚。
记者从各大医院的心理门诊和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到,开学前,中小学生扎堆看心理医生,心理门诊的咨询量是平时的5倍。咨询内容集中在网瘾、焦虑、厌学等方面。
心理门诊一半网瘾,亲子关系是关键
刘强是高一住校生,初中曾因网瘾离家出走。上高中后,为了不让他玩手机,父母把他送到私立学校住校。学校不让带手机,家长以为可以帮刘强戒掉网瘾,没想到马上要开学了,孩子把不想上学挂在嘴边,变得烦躁爱发脾气、手心冒汗,还出现失眠症状。刘强对心理医生说:“学校不让带手机,只有周末回家我才能玩手机,只要我写完作业再玩手机,父母就不管了。每周一我爸送我回学校,我都是边看他车开走边流泪,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在学校周一到周四,我过得都不快乐,周五全天什么也学不进去,就想着早点回家玩网游。”一放寒假,刘强连吃饭都捧着手机在玩游戏,眼看要开学,手机要被收回,厌学情绪强烈。
在心理门诊治疗的青少年中,像刘强这样的网瘾少年占一半以上,他们只有在虚拟世界才能得到快乐,渐渐会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不努力,对人对事冷淡,不愿与人交流,甚至自闭。对于网瘾严重的孩子,医生有时采用催眠方法帮助其戒网瘾。通过催眠让孩子放下戒备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帮其找到网瘾根源,对症治疗。在催眠过程中,医生还会引导孩子,让他们渐渐对上网厌烦。但这个过程很漫长,并不是催眠一两次就有效果。
家里如果有沉迷于网瘾的孩子,父母应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是对孩子的批评多还是鼓励多,夫妻间是不是常吵架,家长在家时是不是也一直玩手机。有网瘾的孩子的家长,通常与孩子沟通不畅,或者根本没有交流。
预约太多,心理咨询室提前开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磊在做咨询时,经常问家长:“孩子们天天补课,你们家长补课了吗?孩子的心理问题,大部分是因为家长关注不够,孩子的心理问题至少50%出在家长身上。”徐磊说,大年初一就有家长打电话预约咨询,原本初八上班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室,初三就开门了,现在预约咨询已排到开学后两周。
咨询案例中,上初二的文青(化名)就是被家长边缘化的典型。文青性格内向,成绩中上。上学期期末考试文青的成绩下滑了10多名,家长觉得女孩初二成绩下滑很正常,没在意。直到前几天,老师在班级群里发布开学要收的假期作业内容,父母才发现,文青根本就没写假期作业。妈妈再三询问下才知道,这个假期文青把所有零花钱都买了串珠材料,沉迷于穿珠子,一个假期穿了上百条珠串。文青说,她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老师、同学、父母都不喜欢她,感觉自己被抛弃,只有穿珠子时她才有成就感。原来,文青的父母平时忙于生意,认为孩子乖也不太管她。他们并不知道文青因为性格内向,在学校没有朋友。好几次在课堂上她举手想回答问题,老师都没叫她,这让她觉得自己做得不好,越来越自卑。
假期先补课后疯玩,开学前出毛病
开学前,各大医院的心理门诊咨询案例中,有些孩子因出现头疼、失眠、腹泻、胃疼等症状,到医院又查不出病因,医生建议看心理门诊。
究其原因,许多孩子的寒假过得都是前紧后松。前半程许多孩子是在各种假期补课班、培训班度过的。后半程赶上春节假期,一些小学生、初中生的家长或给孩子报游学团,或带着孩子出游,大部分高中生在家里放羊。家长监管放松,让他们选择了报复性疯玩,长时间玩电脑游戏、上网,出现了许多假期新网瘾。
眼看开学,家长变得唠叨,“别玩了,快补作业,等开学看老师怎么收拾你”“你就玩吧,等开学收走手机”“开学后,不许看电视”等让孩子焦虑。从疯玩回到紧张学习,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不足,负面情绪转化为头疼、失眠、胃疼、腹泻等应激反应。
为孩子开学减压,先做不焦虑的家长
徐磊说,这个寒假她咨询的上百个案例中,出现心理问题孩子的家长半数以上有严重焦虑情绪。特别是家长之间的微信群,各种报班、考级、游学信息泛滥,“别人家的孩子”的刺激越来越多,让焦虑情绪在家长间不断“传染”。家长的焦虑情绪对孩子造成无形压力,要想让孩子心理健康,首先家长要做不焦虑的家长。
就拿开学来说,本来是件很自然的事,被家长过度强调后,让孩子产生了恐惧。家长的焦虑会通过抱怨语言传递给孩子,如“这个假期咱花了一万多元补课,这学期咱得考进前十”“你只有考进学年前一百,才有可能上省重点,我们的付出才不白费”“这学期成绩再不上来,你对得起谁”等。父母为孩子的付出不能用于索取感恩,更不能用金钱衡量,这种心理压力会造成孩子对新学期的恐惧。孩子已经出现焦虑情绪,家长或许要先做心理治疗,否则家长的焦虑情绪会导致孩子的焦虑情绪转化成严重焦虑症,导致孩子无法正常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