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里三位“90后”
“这学期我们的重点工作,第一是要搞好梯队建设。七八十岁的比较多,鼓励60多岁的年轻同志加入,补充新生力量……”讲台上,满头银发的毛为会长认真地讲着学习安排,手里攥着几页写得密密麻麻的稿纸。
台下三四十位,大多头发花白。这个平均年龄78岁的班级是老年人大学的健康长寿实践研究会,像这样的研究会,哈尔滨老年人大学目前共有8个,几百位学员“课龄”至少十年八年。他们也被称作老年人大学的“研究生”。
1 “90后BOYS”读了近20年“研究生”还没毕业
健康长寿实践研究会
94岁的张英圣、91岁的孙允兴、90岁的王佳奎,这三位“90后BOYS”是“研究生”里领军人物。每个人光“研究生”就读了十七八年,加上之前在老年人大学读的“本科”,学龄超过25年。各系搞活动、成果展示,他们是最大的成果,健康长寿的代言人。
张老在85岁以前不仅自己坐车从朝阳镇来上课,还每天慢跑半小时。参加研究会大家介绍经验,他根据自己特点创出独特的保健方法:每天6点起床,用小锤从头到脚来一遍“穴位”按摩,7点做早饭,“三豆三饭”是基础款,用黄豆、花生豆、黑豆打成豆浆,用大米、小米、小米查子做成“三饭”,然后炒个素菜;中午荤素搭配,且要有汤;晚饭是用小米、薏米、黑米等打成米糊。每天下午4点楼下溜达一小时。
91岁的孙老在饮食上坚持“早饭必有奶、午饭必有汤、晚饭必有粥”,午饭再好,也只吃八分饱。
头发最黑的王老笑着说“这头发,处理过”,作为健康长寿研究会创始人之一,王老说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身体照顾好就是给孩子们减负。老人说,研究会有一句会训“80的年龄,70的外表,60的功能,50的心灵”。
2 “60后”挎得了上万单反,做得了网站视频
计算机研究会
计算机研究会新学期第一课上课前更热闹,“研究生”们展示着寒假里的作品。“记者同志,你看看我假期做的视频。”64岁的李爱凤阿姨给记者放了几段她制作的视频,音效加特效如同大片。
会长刘秀云左肩随身包里,装着U盘,右肩斜挎着微单。“习惯了,手机照的就是不如相机。路上遇见有意思的事、好看的景,拍下来、录下来,做成视频、相册,发到优酷上,研究会的博客上。”刘会长说,现在研究会里一半以上同学兼修摄影,单反基本都是上万的,台式机、笔记本换了两三台,“不换不行,配置不行,有些大的软件运行不起来”。
68岁方丽荣阿姨说,当初想看个网站、聊个QQ就行了,谁想到这么多年反而成了家里计算机“大拿”,电脑重做系统、买火车票、订飞机票、交水电费,都是她的活儿,现在正关注抖音视频。
3 奶奶开画展,爷爷的诗和“北大生”发在同一杂志
正在创作的于丹阿姨
如果你以为老年大学就是打发时间,混日子,那是大错特错了。这儿付出的刻苦努力不比年轻人少。正因为如此,他们在某个领域所达到的技能近乎专业级。
粉红色的牡丹花怒放中带着华贵,两只可爱的小喜鹊在月光下说着悄悄话,这样一幅惟妙惟肖的“花好月圆”工笔画,出自“晚年学艺”的于丹阿姨之手。于阿姨的画现在不仅成了亲友间必求的艺术品,还在市级画展上露过脸。“你知道那种感觉吗,就是本来你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可是因为努力坚持,把爱好变成了成就,于是成为了另外一个人。”于阿姨说。
“云墨染苍茫,雷霆万里长。隆隆敲大地,隐隐震天罡……”老年大学青山诗词研究会戴成海的原创诗《春雷》发表在国内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辞赋杂志《中华辞赋》2017年第六期。那一期,青山诗词研究会26位“研究生”的29首诗都被刊发。戴老说,能和北大高材生的作品一起刊发在同一本杂志上,真是太兴奋了!
4 别人上学是为了要“分”,我们上学为了“要路”
89岁的何国光是老年大学名副其实的学霸,“本科”实在不能再念了,转成了研究生。
“年轻人、孩子们上学是为了要分、要升学、要找工作,到了我们这把年纪还来上学是为了要‘路’。”何老说,这条“路”是年轻时因为各种原因被耽搁的“梦想之路”,也是能与纷繁运转的社会交融的“对接之路”,更是能与子女孙辈互相了解的“情感之路”。
年华正盛的我们,偶尔也会想着自己垂垂老矣时该是什么样。也许,老年大学这座大楼里的“研究生们”,就是我们理想中晚年的样子——认真做着年轻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