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老人们去超市“健身”。
大冬天的,妈妈一大早就出门挤公交车去超市,还说和王婶儿、张大娘约好了……她们不一定去家门口的超市,可能要倒车去挺远的那家。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在上演。
年轻的你,可能这样定义超市:“仓买”、“量贩”、“集中购”,更多是图方便、为省事。可在冰城老人嘴里:“你们年轻人逛超市、商场,喜欢可一个地儿买全了。我们就不一样,哪家啥特价都知道,这里买点儿那里买点儿,可有意思了……”原来,老人们把逛超市定义成了“约会”、“休闲”、“品质”与“融入”。连日来,新晚报记者走进哈市道外区、南岗区、道里区的多家超市、购物中心,感受冰城老人“藏”在超市里的快乐冬天。
早起“打卡”第一站
先去超市锻炼半小时
“老赵,你今天来得比平时晚点儿啊!”每天上午,家住道外的赵大爷都会去东直路上的一家大超市报到。这里有一家销售健身器材的地方,可以免费体验,还不限次数。来得时间久了,很多人相互瞅着都面熟。通常,赵大爷会在这儿锻炼半小时。他和老伙伴们戏称,这片小天地是他们“每天二三十分钟的约会”。
像赵大爷一样,每天来这里锻炼,融入“圈子”的老年人不少。几天前,记者来到这里时,七八台健身器材上已经站满了老年人。“在家里挺寂寞的,我就喜欢出门溜达,热闹、玩呗。”64岁的刘女士说,这处“健身点儿”是她早晨第一个“打卡”的地方,几乎天天都要来。一会儿在这儿锻炼完,她还要去玛克威商厦溜达溜达。她说,下午再回家,每天感觉都很幸福。
“你们年轻人不总说品质嘛,我们现在活得就挺有品质。”68岁的孟先生和老伴儿一起行动,夏天逛公园,冬天就逛商场和大超市。两人说,每天来锻炼,看见的多是熟悉的面孔,唠唠家常,挺亲切。他俩的宗旨是,健康快乐,走到哪儿吃到哪儿,想吃啥就吃啥。两人每天的行程也都很满——逛够道外去逛服装城,再不就去道里转转。
谁说老人不精致?
逛街要擦粉、带丝巾
在道外区的一家大型商超里,两位着装鲜艳的阿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们坐在商场休息区,桌上摆着酸奶、橘子,聊得挺高兴。“我俩平时就结伴,一天不出来,第二天早早的。”两位阿姨都已年逾七旬。乔阿姨告诉记者,她们老姐俩住一个小区,没事儿就喜欢相约出来溜达。冬天了,她们就逛大超市、商场。转了几层有点累,就坐着歇一会儿。
“别人都可羡慕我俩了,老了老了,喜欢谁就和谁在一起。”乔阿姨说,两人的性格很合拍,只要在公园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每次两人约会前,都要精心打扮一番。戴上围巾、擦点粉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松北的枫叶小镇、江边的大超市、大商场,老姐俩儿都去过。
商场里,73岁的马大爷坐在轮椅上,这儿停一会儿,那儿停一会儿。马大爷家就住在附近,没事儿也喜欢来商场、超市转转。他说,这儿有不少老人聚集,虽然有的活动他参加不了,可在旁边看着,感觉也挺好。跟现代生活不脱节,也算是一种融入。
哪儿有便宜货
老姐妹组团买买买
“新开的超市芹菜6毛钱一斤,我们家门口卖两块五呢。”13路公交车上,王阿姨和邻座的一个阿姨聊了起来,原来,听说新开的生鲜超市有促销活动,家住道里的王阿姨立即召集了两位姐妹,赶去采购。向邻座介绍“经验”时,看到人家提了三大提卷纸,还打探起来:“这纸多少钱,合适的话我们也去买点儿……”
王阿姨说,还是习惯“算计”着过日子,什么地方打折,都喜欢喊上邻居姐妹去买点儿。所以,她们的“集中购”挺特别,就是哪儿便宜去哪儿。
这不,最近几天,南岗区新开了一家生鲜超市,因为价格划算,就有很多老年人来“团购”。“这儿的国光苹果一斤一块九,外面卖三块;姜卖四块,外面卖六块……”一位阿姨和姐妹从香坊区过来采购。买的水果、蔬菜塞满了自带的“买菜小拉车”,一人就花了一百多块。“虽然坐车得五站,可省了不少钱,还挺有成就感的。”
链接
黑龙江省社科院的相关课题研究学者告诉记者,老人生活品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中很多人无法解决“再社会化”问题。冰城老人结伴逛超市,这种看似简单的老年生活方式,其实有大疗效。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说,很多老年人退休以后选择回归“群体生活”,和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兄弟姐妹们相聚,或者根据兴趣等,选择属于自己的群体、寻找自己的“圈”。受气候影响,哈尔滨的老人们夏天喜欢结伴儿逛江沿儿、公园,冬天逛超市、商场。“养老是一种态度选择”,曲文勇说,60岁到70岁,被称为人生的另一个黄金十年,参与到群体生活中来,可以让老年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
新晚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为在超市中频繁与老人们接触、聊天,超市工作人员怀疑记者是在向老人推销保健品,“盯”上了记者。了解情况后,超市安保人员告诉记者,“冬天逛超市的老年人多,就有人盯上了他们,我们要尽力保护他们不受骚扰,避免他们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