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长辈居中落座。
大家族吃饭就是热闹。
2018年是我离家在外工作的第一年。11个小时火车、1个小时地铁、2个小时客车,我随着春运大军,一天内穿越了1300公里,回到河北廊坊的家。
下了客车,踏上那片土地,熟悉的风吹来,我突然变回了那个小城青年,自然融入了所有习俗——
大年三十儿晚上,帮着家人把家里所有灯都打开,敞开大门儿,迎接族人。县城里的本家共22家,各家辈分小的男人纷纷在饭后赶来跟爷爷奶奶“辞岁”。
“辞岁”更像是“年终总结”,从谁升了职、谁得了奖、谁搬了家说起,再聊到谁生了娃、谁换了车……人们热热闹闹围坐在客厅,挨个汇报过去一年的工作、生活情况。
初一早上4点半,我被叫醒包饺子。6点,天光蒙蒙亮,爸妈匆忙吃了几口饺子后,套上衣服就出门了。时间紧、任务重。22户本家亲戚、20多户邻里乡亲、10多户朋友同事……算下来,他们一天内要走50多户,逐一送去拜年问候。为提高效率,父母甚至设计了一条拜年行动路线。大清早的街上,常有拜年队伍不期而遇。左边20多人、行色匆匆,右边30多人、浩浩荡荡,左边拱手说“过年好啊”、右边对答“恭喜发财”。
下午,陆续有本家的人过来帮忙准备晚饭。早在2007年,本家长辈约好:每年初一晚上家族聚餐,22家轮流在家里承办。今年是第12年,轮到了我家。
“准备40多人饭菜”的担子实在不轻,可并没有难住我们。奶奶早早炖上了排骨、牛肉,锅里咕噜噜开着,肉香不知从哪飘了出来;妈妈匆忙回来,在锅里热上了年前亲友们送来的各种自制年货,熏肉、年糕、丝糕、豆包 …… 锅盖一开,各种食物软软糯糯,腾腾的蒸汽里还带着年糕的香气。
客厅摆上了3桌酒菜,人们按辈分依次落座,聊天吵闹的声音、酒杯碰撞的声音、嗦排骨的声音、碟子摞碟子的声音,都从屋里扩散开来,一齐散进屋外的夜色里。我作为小辈儿,暂时是上不了桌的。在厨房里忙活的妈妈抽空端来了些饭菜,翠绿的西兰花、嫩黄的鸡蛋、蒜香的金针菇 …… 我愣了很久,突然泪流满面。
“嗯,我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