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冰城新闻
  • 涨幅超六成茶树成"摇钱树"
  • 儿童口呼吸会引发错颌畸形
  • 天天进酒楼男子喝得胃出血
  • 加大瑜伽难度致腰间盘突出
  • 榆树穿"裙子"害虫爬不上来
  • 吃保健品能治好帕金森病?
  • 警察突袭赌局麻友跑丢"腿"
  • 雨搭堆杂物一楼住户"被淹"
  • 机器人自动装袋,手术室标准灭菌,湿度温度自动调控——
    木耳“住”进物联网大棚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2019-04-15 03:00

      

      在物联网大棚,菌包可以提前15天进棚挂袋,木耳产量大大提高。

      “种木耳还真是门技术活儿,温度太低不行,温度太高也不行。你看,这两天我把旁边的一些塑料膜都卷起来了!”近日,尚志市珍珠山乡冲河村里,“木耳大户”李运一看到记者就忍不住分享起了自己的“种植经”。

      作为当地种植食用菌较早的一代人,问起种木耳的事儿,李运一回答得头头是道。可聊着聊着李运一却有些失落。“说来说去,我这都是靠下苦力,你看那边,300多栋新建的大棚,人家种木耳,全靠高科技!”

      控制台可以对大棚内的温度、湿度进行设置。

      渴了自动补水冷热自动调温

      用高科技种木耳,这事儿可挺新鲜!记者决定去亲眼看看。可在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大棚外,记者连一个看大棚的农户也没看见。难道都在大棚里忙活呢?记者掀开几栋大棚的塑料门,可是里面除了一排排已经悬挂好的菌包,一个人都没有。

      “你是干啥的?我们在视频监控里看你半天了。”就在记者纳闷的时候,几个人出现在身后。得知来意后,他们也表明了身份,原来这里是尚志市三道菌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这几个人过去是种木耳的农户,现在成了公司员工。

      “我们只负责通过监控对大棚外进行安保,至于大棚内这块,根本不用人。”几名员工告诉记者,这叫物联网大棚,和传统的木耳大棚可不一样,不用人照看。

      为啥不用人?因为大棚里影响木耳生长的温度、湿度完全做到自动控制。在每两栋大棚中间,都有一个控制台,上面不仅实时显示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而且可以设置自动喷淋和自动温度调节。

      “你看,现在设定的是一天喷淋两次。如果棚内温度低于0℃,也会触发自动喷淋,并且会自动升温。”员工告诉记者,这套在大棚里使用的物联网系统是他们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在国内领先。就拿自动喷淋功能来说,黑木耳对空气湿度很敏感,高了低了都不爱长,传统人工喷淋,费时且水量不好掌握,大棚里各部分湿度还参差不齐。有了这套物联网系统,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而且喷淋精准,更利于出菌,提高产量。

      “由于温度和湿度都可以控制,别人家的大棚一年最多产两茬木耳,我们的物联网大棚可以一年产三茬。”说到这里,公司员工一脸骄傲。

      菌包生产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作业。

      无菌级生产车间效率提高百倍

      “不光是大棚内外用高科技武装了,你再去我们公司的菌包车间看看,那里的高科技玩得更给力。”离开基地,记者在员工的指引下,来到了三道菌业有限公司的菌包生产厂。

      跟着厂长苏同新走进车间时,记者才明白,李运一所言非虚,食用菌菌包的生产在这里已经步入了“智能时代”。

      生产一个菌包,总共分为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养菌等5个步骤。在三道菌业的菌包加工车间,要完成菌包生产的前四步。可在最需要人力的车间里,记者完全看不到传统菌包生产中大量工人忙碌的身影,只见两名穿着无菌作业服的工人在一台大型的机器旁有条不紊地操控着。苏同新告诉记者,别看工厂里没有几个工人在干活,但是生产菌包的数量却是传统生产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生产效率,这还多亏了去年年底企业花巨资自主研发的“大家伙”——菌包全自动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可以自动把放入的木屑、麦麸等培养基植料进行搅拌,然后机械手自动把植料灌装到菌包袋里。随后,一袋袋菌包被自动送入高温灭菌库,彻底杀菌消毒。最后,流水线会给灭菌后的菌包进行接种。为了提高效率,实现全程机械化,三道菌业连菌种的接种方式也进行了改变。传统菌棒的接种是采用固体菌种,需要人工手工接种。而现在则采用液体菌种技术,只见传送带上12个菌包排队运来,然后12个像“针管”一样的设备自动给菌包“打针”,几秒钟就完成了菌包的接种工作,这一过程全程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在接种过程中,我们无菌操作平台的标准达到了100级,简单点讲,就是比医院的手术室还干净。”苏同新介绍。

      到这里,菌包距离可以挂进大棚,就剩下养菌最后一个环节。苏同新带着记者来到养菌仓库,接种好的菌包会用传送带送到这里,仓库温度被系统自动控制在20~25℃,空气湿度为65%,二氧化碳含量在200mg/kg以下,这样的环境最适宜木耳菌种的培养。

      投资额超亿元技术全国领先

      走出厂房,苏同新告诉记者,三道菌业一天能够灌装加工出4万袋菌包,而只需要两名工人操控。“一个小时的效率,就相当于以前传统农户半年加工的量。这在以前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有了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就将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苏同新说。

      “这套生产线不便宜吧?”记者问。

      “就像物联网大棚一样,这套菌包生产的设备和技术也完全由我们公司自主研发。”苏同新说,之所以在冲河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里,能拥有这样一套全国领先的食用菌生产种植的技术和设备,都归功于公司的董事长苏怡华,这位年逾六旬的老人的家乡就在冲河村。

      “苏怡华年轻时外出从商,一直把精力放在自动化产业上。事业有成后,他一直想回报家乡。”苏同新介绍,“农头工尾”给了苏怡华启发,他决定利用自己企业在自动化领域的优势,回到家乡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三道菌业投资额超过1亿元,大部分都用在设备制造和技术研发上,既是农头,也是工头,食用菌这一传统产业在科技的助推下一定能焕发新的生机和商机。”苏同新说。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孙健 记者 郝欣 )
    编辑: 张建华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哈尔滨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哈尔滨入选2018年度十大正能量城市
  • 哈机场停车场将开通“无感支付”
  • 高校教师11种行为被列为“师德失范”
  • 100个中心乡镇将建公益性骨灰寄存堂
  • 住房公积金租房年提取额度上浮25%
  • 我省全国公开选聘省级产业投资集团高管
  •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 市民扎堆来泡温泉
  • 香港科技大学在哈招生不设名额限制
  •  
  • 金句来习|小康路上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 在海外,习主席听孩子们唱诵过这些中文诗、中文歌
  • 要做行动者奋斗者实干家——读《习近平在正定》之二
  •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治理创新:一个伟大进程
  • 新华网评:国家安全就是百姓最“稳”的幸福
  • 【壮丽70年】西柏坡:奋斗谋幸福 掀开新篇章
  • 【丝路新画卷】数说“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计划
  • 稳投资良好开局——中国经济首季调研之投资篇

  •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2011-2015 www.my3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63 黑ICP010010-2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web@my3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