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冰城新闻
  • 四百名登山者去香炉山纳凉
  • 音乐下乡公益项目依兰开幕
  • 考生营造清凉干净考试环境
  • 商户占道经营居民出行添堵
  • 草地钢琴音乐会送别毕业生
  • 果菜摊长人行道一摆近十年
  • 扩阳台盖车库这户私建被拆
  • 僵尸车变仓库占人行道半年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专题片《丰碑》解说词
    第二部:北大荒精神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2019-06-24 08:39
     
     
     

      北大荒,是黑龙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以及周边大片荒原地带的统称。在这里,严寒的冬季长达半年之久,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裹挟着漫天飞雪,形成了让人望而生畏的暴风雪,俗称“大烟炮”,极端低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而到了夏天又酷热难耐,瘟疫肆虐,野兽成群。然而,大自然又是极其公平的:这里地势平坦、降水充沛,有着极为肥沃的腐殖质黑土层,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就发芽”。

      古往今来,多少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都曾对这片荒蛮而肥沃的土地垂涎艳羡,但最终都化作了黄粱一梦。就连当年日本侵略者的武装移民,也没能进入它的腹地进行垦殖。北大荒就像一块深埋在沼泽里的“璞玉”,等待着敢于开发它的英雄!

      1947年6月,在东北民主联军血战四平之际,时任松江省主席冯仲云委派李在人等来到一面坡,播下了我党开发北大荒的第一颗火种;5个月后,参加过延安大生产运动的东北籍战士周光亚带队来到北安,在日伪开拓团的废墟上创建了通北机械农场,以他为原型的电影《老兵新传》被广为传颂。

      1949年10月,当开国大典的礼炮震动世界之际,吕梁山走出的抗日英雄郝光浓,带领一百多名伤残战士在嫩江流域创办了伊拉哈农场。这位“独眼硬汉”带着一群和他一样铁骨铮铮的部下,在一穷二白的荒原上开始了艰难创业。郝光浓在日记中写道:“茫茫草原,凛冽秋风,扶犁东野,汗珠挂胸。丰衣足食,幸我老农!”

      在国家和人民急需粮食的危急时刻,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和复转官兵们如同人间“巨星”从天而降,他们解甲归田、化剑为犁,拿出了在战场上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勇气,以千古荒原为纸,以一腔热血为墨,用智慧和汗水,描绘出人类垦荒史上,最为英勇雄壮的画卷。

      建房急需木材。战斗功臣汪立国率领战士闯进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拖着曾被子弹打碎了的残臂,在齐腰深的积雪里挥斧伐木。战士们的手脚被冻坏了,虎口震裂了,滴滴鲜血洒落在皑皑白雪上。终于,一根根原木成为支撑伊拉哈农场的栋梁!生产急需农具,特等功臣迟子祥站了出来。曾在战斗中冻掉了两个手指和10个脚趾甲、身负5处重伤的他,日夜奋战,硬是在简陋的铁匠炉里打造出1200多件急需的小农具;伤残军人们相互搀扶着,搭配成组进行劳动:双目失明的挑着担子、腿部伤残的负责捡粪和领路。这是怎样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啊!纵使这沉寂了千万年的荒原,也会为这群英雄之师而击节慨叹!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战士们就在松嫩平原上建起100多个农场,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也为党领导人民开发建设北大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山碧水环绕,黑土蓝天相伴。矗立在兴凯湖畔的 “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碑”,寄托着老军垦战士们对将军的思念之情。

      【八五七农场退休干部徐呈献同期声:他生前的遗言是:生为人民开荒,死为人民站岗。我有好多战友也长眠在这片土地上,所以我每年都抽个时间来看看他们,永远也忘不了他们。】

      这份真情,来自于对改天换地伟大斗争的历史记忆。1954年6月,时任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第一次来到北大荒。他抓起一把黑土兴奋地说,这土肥得都冒油花了!我要建议中央,把更多的复员军人留下来兴办农场。很快,开发南泥湾时的一些老部下,奉命从全国各地汇聚北大荒。他们继续高举延安精神和南泥湾精神的旗帜,在这里开始了新的征程。一时间,完达山下,马达轰鸣,号子震天。一场向荒原要粮的战役,在广袤的三江平原拉开了序幕。

      当时已任铁道兵三师代师长的老红军黄振荣,在北大荒这个新战场上依然冲锋在前。

      两年时间里,黄振荣带领7000多名官兵开荒50多万亩,朱德副主席号召全国农垦企业都要向八五二农场学习。很快,由12个大型机械化农场组成的铁道兵农场群,就出现在三江平原上。

      【八五二农场离休干部张树发同期声:拉合房子不防寒,刮着西北风,还往里窜着雪,外面刮着大风,雪还从墙缝窜进去,我们睡觉得戴着狗皮帽子,早晨起来,从胸前到帽子上都是一层白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没菜吃,我们就煮黄豆,加咸盐,喝黄豆汤,喝盐水,一冬天见不到几片菜叶。】

      在早期北大荒的创业者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冻馍馍,雪花汤就饭;吃苦为人民,乐在苦中间!

      这是一个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年代;是比干劲、比奉献的年代;也是官兵平等、干群关系特别融洽的年代。

      高大钧,1937年参加红军,1945年从延安来到硝烟弥漫、敌情复杂的佳木斯,被任命为第一任市委书记。在剿匪肃奸、建立政权和恢复生产中屡建功勋。1947年他在亲手创办合江水利农场时,把全场仅有的一幢暖房子分给科技人员当宿舍,他自己则和战士们挤住在地窨子里。高大钧曾深情地对科技人员说,你们是农场的宝贝疙瘩,只有你们安居乐业了,咱们农场才有依靠!

      【五九七农场原党委书记刘焕高同期声:领导干部你得起带头作用,说工作没有挑工作,分配啥干啥,而且能吃苦。】

      【友谊农场五分场原党委书记吴金龙同期声:我在连队当指导员,当支部书记,当了二十年,从五八年到七八年,整整干了二十年,都跟工人一起劳动,同甘共苦同劳动。】

      住着“马架子”,开荒“人拉犁”,拓荒者们不畏艰难、一往无前的精神,成为当时鼓舞北大荒人乃至全国人民战胜困难的一个重要精神支柱。

      解甲归田,革命精神犹在;化剑为犁,犁尖不逊剑锋!

      广大复转官兵以战场上一往无前的气势,向莽莽荒原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广大共产党员率先垂范,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竞赛热潮,开荒进度节节攀升。许多农场实现了当年开荒当年打粮。在一次庆功会上,王震将军即席赠给大家一幅对联,上联是:密虎宝饶,千里沃野变良田;下联是:完达山下,英雄建国立家园。横批是:艰苦创业。

      随着党中央在东北加快布局,一场规模空前的军垦运动迅速展开。1958年春,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下发后,来自解放军三总部、陆海空军和铁道兵等部队的十万官兵,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挺进北大荒三江平原。

      这是一个英雄的群体,他们曾为驱逐日寇出生入死,为建立共和国赴汤蹈火。建国后,这些战功赫赫的功臣们,原本可以按照各自的军衔享受优厚的待遇,过上安逸的生活。但当党中央开发北大荒的号角吹响后,他们来不及掸去满身的征尘,就迅速投入到这个新战场,并把自己的余生全部献给了这片黑土地:预七师师长黄家景、炮团政委杜奕、预四师政治部主任刘国英、十团政委刘清海,以及数也数不清的战斗英雄们都来了。在他们当中,共产党员就占了一半以上。其中老红军、老八路2000多人,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55000多人。

      电影《渡江侦察记》中侦察英雄的原型王树功,从未向人提起过自己曾经的辉煌,一直默默地工作在收发岗位上。后来有人问他,凭你的功劳,怎么还在这儿当收发员?王树功平静地说:无论这个员那个员,我心里始终忘不了自己是个普通的共产党员!

      “压倒一切困难,而决不被困难所压倒”!广大复转官兵以大无畏精神,与天斗与地斗,斗出了改天换地的新面貌,斗出了人民军队的新形象。1929年入党的刘海,是参加过井冈山革命斗争和长征的老红军,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58年他奉命创建了预七师农场,当年就开荒15万亩,生产粮食130多万斤。在担任萝北农垦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县委书记后,他仍然保持着延安时期艰苦朴素的作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里粮食不够吃,他每年都要买上一千多斤的窝瓜和土豆充饥。他常对身边的人说:战争年代我们经常饿着肚子去打仗,现在有米有面热炕头,可比过去强了千倍万倍!

      在北大荒开发建设中,像刘海这样的老革命不在少数。曾任省农垦总局副局长、东北农垦总局局长的王正林,主动放弃城市生活,激情满怀地投身到友谊农场的建设中。他专门划出一块坟茔地,号召大家为农场的发展奉献一辈子,死后就埋在这里,并带头写了保证书。王正林率先垂范,披星戴月地奋战在垦荒一线,带领职工两年开荒40万亩。1980年9月26日,手握钢笔、正在规划新蓝图的王正林,因积劳成疾,倒在了他为之奋斗多年的岗位上,那年他刚过60岁。

      在这些拓荒者身上,我们看到了延安老八路的作风,看到了南泥湾精神在北大荒的继承和发扬,更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生机和希望!

      不少复转官兵说,比起那些倒在战场上的战友,我们已经很幸运了,还有什么理由去计较个人得失?就是把这把老骨头都交出去,也绝不吝惜!

      是啊,有多少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人们,没能亲眼看到今天的北大荒,就过早地长眠在了这片土地上。北大荒博物馆这面“故人墙”上,镌刻着一万两千多个为开发建设北大荒而英勇牺牲的英烈的名字。这面墙,也向我们讲述着一件件如歌如泣的往事。

      一日雁窝岛,千年北大荒。雁窝岛是北大荒开发建设的一个缩影。这里至今还流传着任增学“潜水挂钩”的故事。1957年春播时节,在六台拖拉机陷进雁窝岛沼泽地的危急时刻,共产党员、复转官兵任增学主动请缨,冒着生命危险三次扎进冰冷刺骨的泥浆中,终于将绞盘机的挂钩挂在了拖拉机上,最后晕倒在沼泽地里,差点再也起不来。

      【任增学生前采访:我第一次下去也不行,第二次也不行,上来就哆嗦,后来就往我身上擦酒,擦酒也不行,后来第三次下去的时候,当时挂上钩以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任增学的大女儿任德英同期声:他说其实这点事情,都说了半辈子的事情了,没有什么,叫谁谁都得下去,再说我又是共产党员。】

      北大荒的黑土地,浸染着几代拓荒者的热血和汗水,也记载着他们的质朴和忠诚。

      每当国家和人民急需粮食时,北大荒人从来都是义无反顾地倾情奉献:1960年前后,全国陷入了严重的饥荒之中。北大荒人节衣缩食支援灾区,不但足额上缴了每年600万斤的任务粮,还硬是挤出了63万斤粮食运往灾区;2002年SARS病毒疯狂肆虐,首都粮食告急!接到命令的黑龙江垦区连续七天向北京紧急发运大米,有力缓解了首都的缺粮状态;2008年,当汶川特大地震袭来时,北大荒垦区三天就紧急筹集了480万斤粮食,并捐款2000万元驰援灾区。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史,也是一部青年报国史和成才史。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批批有志青年,和着时代的旋律,踏着青春的步伐,在黑土地上挥洒报国激情,在生产实践中彰显生机活力。他们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北大荒开发建设史上,书写了新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大荒人的歌》片段:“第一眼看到了你,爱的热流就涌出心底。站在莽原上呼喊,北大荒啊我爱你……】

      一曲充满深情、饱含悲壮的《北大荒人的歌》,曾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和上海世博会上,唱得支边青年和老知青们热泪横流!这首歌,折射出曾经为黑土地奉献青春的七十多万热血青年的豪迈,也唱出了他们对第二故乡的不舍深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党中央“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下,一批批支边青年和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建功立业,报效国家。1957年,北京青年杨华等人率先举起了全国第一支志愿垦荒队的大旗。

      【同期声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杨华:鹤岗市知道我们没有房子,他们给了我们一个能住四十多人的帐篷,我们去把这顶帐篷首先支在了荒原上,当时6个马拉一个犁杖,我们连这个套怎么拴,怎么把6个马合在一起,让它拉一个犁杖,我们全不会,当地给我们派了两名技术员。】

      这些来到北大荒的青年,多数还不到二十岁,小的只有十五六岁。恶劣的环境和异常艰苦的条件,让个别青年打起了“退堂鼓”,杨华就咬破手指,用写“血书”的方式来激励他们。绝大多数青年不但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加高昂的斗志。

      【同期声共青农场场史馆解说员:因为生产建设需要,当时咱们垦荒队员冬天都需要上山进行伐木,北大荒的冬天特别寒冷,将近零下40摄氏度,很多垦荒队员都冻伤了,其中有一个垦荒队员叫朱荣政,他的十个脚指头都冻掉了,直到第二年春播的时候,才被大家发现,很多垦荒队员就问他,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们,早点接受治疗,朱荣政说我就是怕被大家发现,我就是不想被动员下山,想一直跟大家战斗在一起。】

      “扎根边疆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这是当年在知青中最为流行的口号,也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写照。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几十万知识青年在痛苦的磨砺中成长,在理想的追求中成熟。是北大荒广袤的黑土地,是第一代创业者的言传身教,培育了他们乐观向上、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八五二农场卫生员、来自杭州的姑娘孙文珍, 17年里亲手接生了1000多个婴儿,挽救了上百个年轻妈妈的生命,可她自己却因劳累过度,三次怀孕都流产了,最后因病永远地留在了这片黑土地上。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绝大多数知青都陆续返城,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而有的人则选择留下来,为这片黑土地奉献终身。她叫刘瑛,14岁那年,在我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事迹感染下,极力劝说家人同意,从北京来到北大荒,几经努力成为我国第一个女收割机手。后来,党组织送她到大学深造,毕业后本可留在北京工作,但她不仅自己回到了友谊农场,还把母亲和弟弟也接了过来,在这里一干就是46年。

      【刘瑛同期声:我一听梁军是中国的女拖拉机手,回来心里就不消停了,给梁军写信,梁军就告诉我有多艰苦多艰苦,小咬,瞎虻,马架子,喝的沟子水,吃的大米查子,当时越艰苦越光荣,咱们没经过长征,没经过延安,这(开发北大荒)得去。】

      四十多年来,返城的知青们无论贫穷富贵、也不管身在何处,他们始终惦记着这片黑土地,竭尽全力为第二故乡的发展出力献策。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史,同时也是一部科技创新史和跨越发展史。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是伟人毛泽东的著名论断。从建设第一个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到建成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农场群,北大荒人所走过的每一步,都给我国的大农业作出了示范。而这个示范,始于1954年的友谊农场。经过60多年的发展,这个素有“天下第一场”的现代化农场,农业工人年均产粮6.6万斤,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前300亩玉米靠人力收割需要半个月,现在一台200马力的机器只要3小时就能完成。许多人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伟人邓小平的英明论断,也是北大荒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牢固根基。以友谊农场为代表的现代化农场建设,从一开始就深埋下了科技创新的基因。

      在北大荒,有数不完的科技精英,有说不尽的忠诚奉献。

      被誉为“奶牛之父”、亲手创建了“完达山”品牌奶粉的张源培,曾在日记中写道:“真正的生活就是开拓。有坚强的事业心,人生才显得充实,精神才有寄托,困难才得以克服,顶峰才可能攀登”;荒原上的“南来雁”梁甲农、冯紫俍夫妇,40多年里为北大荒奉献了20多个小麦优良品种;还有60多年醉心研究寒地水稻、被誉为“寒地水稻之父”的徐一戎等专家,都是北大荒璨若星河般科技明星里的杰出代表。70多年里,先后有10多万名科技工作者在这里挥洒智慧和汗水,红色基因和科技基因,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为北大荒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智慧创造奇迹,科技改变生活。进入21世纪后,具有现代眼光的北大荒人,又一次把目光瞄向了居于世界前沿的“精准农业”和物联网管理系统, 开始进入了以工厂化、信息化、网络化为标志的农业工业化时代。大水利,大机械,大科技,大合作,北大荒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大农业的历史性突破,再次成为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2018年金秋,北大荒再传捷报:全垦区粮食产量达到了456亿斤,连续15年获得大丰收!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数字更具说服力了:全体北大荒人人均年产粮突破10万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70年来,北大荒垦区累计生产粮食7800多亿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6400亿斤,用全国2%的耕地养活了全国9%的人口。据测算,北大荒垦区每年调出的粮食,可为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和解放军三军将士提供一年的口粮。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在全世界挺起了中国脊梁!这也是北大荒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印证。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省时指出,黑龙江垦区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要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空母舰。2018年9月25日,正值金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黑龙江。他来到建三江七星农场,站在高处俯瞰一望无垠的万亩大地号,走进稻田看谷粒、观成色。

      【总书记同期声:看看呢还是很感慨,北大荒建设到这一步不容易啊,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如今,“开着小车去种地,驾驶飞机洒农药,手机遥控育秧棚”,已成为北大荒农民的新时尚!

      70年沧桑巨变,曾经的千古荒原已经变成了万顷良田;70载斗转星移,曾经英武挺拔的战士如今已两鬓飞霜。正是他们,以及一代又一代的拓荒人,铸就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并在70年的继承和弘扬中成为激励北大荒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为我们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

      愿著名诗人郭小川的这段诗句,永远镌刻在北大荒,镌刻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
    编辑: 曲晨辰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哈尔滨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这一夏,听一曲文化与旅游的交响
  • 这个端午,我们为城市文明点赞!
  • 哈尔滨男子冰球队时隔3年重夺冠军
  • 2019哈市各小学学区招生范围公布
  • 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重新焕发青春
  • 盘踞市场非法敛财 黑恶“市霸”一窝端
  • 2019“迷人哈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启幕
  • 最高会被判7年刑 考生千万别带作弊器材
  •  
  • 习近平将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 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习近平这些话非常“燃”
  • 习近平同希金斯就中爱建交40周年互致贺电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小米加步枪"缘何打败"飞机大炮"
  • 倾听新生脉动 写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五周年之际
  • 到2035年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 辛识平:散播谬论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
  • 讲清楚了!对话要平等,若继续施压必适得其反

  •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2011-2015 www.my3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63 黑ICP010010-2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web@my3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