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上红彤彤的窗花,瞬间就年味儿十足。
每到冬天封窗后,特别是过大年,东北人家的窗户都特别热闹,窗花与冰凌花交相变换,在窗外的白山黑水映衬下,窗棂满载幸福。如今,在方正县方正镇建国村,剪纸依然是村里最“潮”时尚。
“剪刀手中舞,纸上有绝活”,剪纸是建国村大姑娘、小媳妇心灵手巧的见证,村民们不但靠剪纸扮靓乡村,更把剪纸发展成了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产业。
挥舞手中剪刀村民找到增收新路子
深冬农闲时节,建国村村民李玉梅却特别忙,她每周都要去几十户村民家里“串门儿”,不是奔着唠嗑儿,是为了“收货”——她要把村民的剪纸作品收上来,送到县里的批发市场卖出去。按她的话说,她就是村里的“剪纸经纪人”。
“过去贴窗户上那种窗花大小的作品,一张能卖几块钱,如果尺寸比较大的,裱起来装进画框,就能卖到几十元,甚至几百元。”李玉梅说,建国村200多户村民,近一半家里都有人会剪纸,不光大姑娘、小媳妇会剪纸,就连村里很多五大三粗的庄稼汉放下锄头,也能操起剪刀把纸片儿剪出花儿来。更牛的是,村里有五六十户农闲时专门靠剪纸赚钱,有的卖到县里市场,更多的是通过网店卖到了全国各地。“尤其接近年根儿,最近这两个月,卖剪纸的每户都能赚1000元到1200元。”
最近,只要一见到村支书,70岁的村民李娟就打听明年村里的剪纸培训班什么时候开班,她还要继续“深造”。在剪纸培训班里,李娟和72岁的刘秀华是年纪最大的学员,两个人一有时间就坐在一起交流剪纸心得。以前只会剪个简单的团花,现在她们已经能剪出大幅作品了。
刘秀华高兴地拿出自己最近创作的剪纸作品,从传统的龙凤到牡丹、荷花、鲤鱼,都生动传神。刘秀华笑着说,别人一两天能创作一幅作品,她得需要三四天,不过她的时间十分宽裕,能利用爱好赚钱,她很满足。
剪纸赚钱“第一人”让村民爱上剪纸
朱颖是建国村里靠剪纸赚钱的“第一人”。也是她,通过自己一双巧手让很多村民爱上了剪纸。
12月24日,记者来到朱颖家时,她正坐在炕头上创作一幅剪纸。“她忙得饭都不做了,跟上瘾似的。”老伴儿呵呵笑着,语气里没有一丝责备。
冬日的暖阳洒在朱颖身上,她目光专注,随着手中的剪刀灵活地游走,几条鲤鱼便跃然纸上。今年55岁的朱颖,打小就爱好剪纸。“我娘爱剪纸,我小时候农村窗户都是用纸糊的,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打,窗户纸都已泛黄发旧。等到过年的时候,才换上崭新的白色窗户纸,这时候,再把压箱底的剪纸小心翼翼地拿出来,贴到窗户纸上。”朱颖回忆。
10年前,镇里聘请县艺术馆专业的剪纸老师来村里讲课,朱颖就着了迷。从此,每个周末朱颖雷打不动地去县图书馆学剪纸。后来家里的田地流转出去,她把心思都用在了剪纸上。
让朱颖没想到的是,她的爱好有一天会带来收入。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开网店的朋友把朱颖的剪纸作品挂到网上,没想到格外抢手。于是,朱颖让女儿给自己申请了网店,店名就叫“颖姐的剪纸作坊”,她开始了用剪刀赚钱的日子。
“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听说了,陆续找我学剪纸。在村里的支持下,我开办了剪纸培训班。平时都是我教,偶尔还请来县里的老师来村里传艺。”朱颖说,就这样村里会剪纸的巧手越来越多,如今开网店卖自家剪纸的就有十多家。
助力乡村振兴 让村民用剪刀创业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是乡愁,一幅幅美丽的剪纸作品也是乡愁,剪纸让走进村子的人特别温暖。”指着建国村德礼之家墙壁上的村民剪纸作品,方正镇副镇长徐景海告诉记者。今年,方正镇要把建国村发展传统艺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好做法在全镇推广。“我们还将支持建国村在村里建一个村级的剪纸艺术馆,把村民创作的剪纸精品收藏起来,让来到建国村的人们感受乡村剪纸的魅力。”
政府有振兴乡村的构想,建国村村民也有自己的打算。“新年到了,我们想凑到一起,创作一幅大型的剪纸作品,献给祖国、献给新时代。”朱颖说,最近她和村民经常聚到一起开碰头会,大家争相说自己的好点子。“我觉得咱的作品主题就应该定到脱贫致富上,明年是咱国家脱贫攻坚战役的最后一年,可喜可贺!”李玉梅的想法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对,就这么定了,咱们说好,设计好图样后,每个人剪其中的一部分,大家齐心合力,为祖国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