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下田采摘红花。
近日,位于通河县城西村的北药示范基地到了中药红花收获季节,村民们挎上筐、拎着桶成群结队下田采红花。1200亩红花让村庄显得生机盎然,映衬着乡亲们的红火日子。中药材每亩地纯收益在6000元以上,是种玉米的好几倍。接下来一个月里,6100亩中药材基地的蒲公英、桔梗、金莲花将陆续进入采收季,乡亲们一直要忙到稻田收割。
“红花要选红透的摘,这样药性才更足,橙黄色的留着‘二遍’时候再收。”铧子山北药示范基地负责人杨峰验看今年的收成,不忘嘱咐下田干活的乡亲们。2018年,占地800亩的铧子山北药示范基地落户通河,经过3年发展,种植规模迅速扩展到富林镇、凤山镇、通河镇,种植面积发展到6100亩,种植赤芍、桔梗、蒲公英、金莲花等12个品种。
搭上“北药专车”,小山村传统的种植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的腰包鼓了,眼界更开阔了。农业物联网、病虫害防控设备、水肥一体化等设施一应俱全,这些过去听都没听过的东西,乡亲们现在都一一熟悉并且能够熟练操作,好山好水种出的好药材让通河县北药种植示范基地声名远播。
“中草药种植的作业时间正好和农田错开,不耽误种地,播种和收获的时节,每天要雇工上百人。”杨峰说。
除了吸收附近村镇大量劳动力就业,解决乡亲们家门口就近务工问题外,“铧子山基地”还是通河县北药协会的实习基地。近几年,通过在基地实践,培养了一大批有志于从事北药种植的新型药农,在北药示范基地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与基地签下订单,开始在自家庭院种蒲公英、板蓝根、平贝母等中药材,打工挣钱之外又多了一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