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也要吃到嘴。
烤冷面摊主各个手速超快。
烤冷面作为市井小吃,发端于龙江小城,“光大”于冰城。眼下,正火出大东北,红上了互联网。
记者调查中发现,在年轻人集聚的视频平台“B站”,食客用手机随手拍下师大夜市摊贩烤冷面的小视频,不到两年时间,点击量达到150万次。
美团外卖平台数据显示,如今北京地区烤冷面商家数量已经达到哈尔滨的4倍之多。线下,天津、上海、杭州、广州等全国多地众多冠名“东北烤冷面”或“哈尔滨烤冷面”招牌的店铺和摊车,早已在街头遍地开花,并成为年轻人市井美食打卡的必选项。“哈尔滨烤冷面”正在从东北小吃的集合概念中分离出来,成为自带“流量”的街头美食品牌。
遍地开花
北京店铺是哈市4倍
从地方小吃发展成国民爆款
几乎每个东北青年,都有一段关于烤冷面的独家记忆。
十几年前,大学毕业的铁子只身到北京闯荡。夜幕降临,透过城市霓虹间的万千繁华,异地城市街头几元钱一份的烤冷面,总会让铁子回味起家乡的味道。“刚到北京时,培训学校门口有很多小吃摊,其中一个摊车上写着‘哈尔滨烤冷面’几个字,感觉太亲切了。”铁子回忆,那时没有收入,找到工作前的培训费、吃住等开销都得向父母要,恨不得一分钱掰成八瓣花,街边的烤冷面小摊成了他常去的“食堂”。如今,当年囊中羞涩的铁子已成长为大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月薪超过两万,但只要发现路边有哈尔滨烤冷面,也总要来一份。
时光荏苒,身在京城的铁子,某种程度成了哈尔滨烤冷面从地方小吃向国民爆款小吃演变的见证者。眼下,天津、上海、广州……全国各大城市的街头,几乎都能找到遍地开花之势的“哈尔滨烤冷面”摊位。
北京地区烤冷面商家数量是哈尔滨的4倍之多,尤其在朝阳区、海淀区和昌平区较为集中。打开美团App北京频道搜索烤冷面,以哈尔滨或者冰城作为招牌的烤冷面店铺就有30余家,与哈尔滨烤冷面相关的词条近700个。而在外来人口流入较多的国际大都市深圳,哈尔滨烤冷面的相关搜索结果达到620个。在无辣不欢的成都,东北特色烤冷面的店家在美团中的搜索结果达到了1011个,哈尔滨烤冷面的相关搜索结果也达到了500多个……
电商大数据印证了一个事实:哈尔滨烤冷面正在形成独具辨识度的分支品牌,从东北小吃这一大概念中分离出来。以市场视角审视,在全国各大城市出现的“哈尔滨烤冷面”,正是这一小吃深受全国认可最有力的证明。
不少人把烤冷面这一烙印着哈尔滨特色的街头小吃,与煎饼果子、手抓饼、蛋堡并列为中国路边摊小吃“四大天王”。在年轻人集聚的视频平台“B站”,食客用手机随手拍下一条哈尔滨师大夜市摊贩烤冷面的小视频,不到两年时间点击量超过了150万次。
不断进化
入得沸水上得铁板
被时代洪流驱动的美食进程
冷面本是朝鲜族的美食,原本的吃法是酸甜口味的汤面。但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寒冷,这种适合夏季的美食开始了适应环境的“进化”。它从入得了沸水,变成上得了铁板……最终走上摊车。
关于烤冷面确切的发源地,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黑龙江密山。上世纪90年代,一个下岗工人在密山二中门口卖烤羊肉串时将冷面架在炉子上烤,没想到竟大受欢迎,越来越多的摊贩开始仿效。那时,烤冷面的食材形态并非现在的冷面饼,而是将一根根冷面排成排进行烤制。
在哈尔滨,张燕的经历则折射出烤冷面成长的时代背景。2007年互联网电商经济迎来风口,图书销售受到巨大冲击,在哈市一家企业做实体图书销售的张燕下岗了。她到自家附近的师大夜市打零工。有一次摊主临时有事,她上手烤了一把,没想到味道还不错。后来,她干脆兑下一个冷面摊。十几年之后,这个小摊成了哈尔滨师大夜市知名度颇高的“三和烤冷面”。
二十多年前的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阵痛中,很多下岗工人与张燕一样,开始重新在市场经济的浪潮寻找人生新坐标。烤冷面创业成本只要一辆手推车、一个煤气罐和一些锅碗瓢盆,自然成了最容易上手的项目。在技术层面,烤冷面几乎没有门槛,无论是厨艺精湛者还是厨房小白,在冷面摊旁边看几天,自己操作几遍都能做出来。就这样,烤冷面在哈尔滨的街头巷尾生根发芽。
不过,那时烤冷面在街头小吃界的地位和普及度,远不如现在。
注入灵魂
面醋蛋糖的碰撞
融入哈尔滨后的“嬗变”
任何一种小吃要火起来,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烤冷面从边陲小城进入哈尔滨,在更多人的舌尖检验中,经历了一系列的革新与嬗变。
“哈市最初的烤冷面并不加蛋,而且并非现在的酸甜口味,而是咸口。”张燕回忆,10多年前,有个在师大上学的小姑娘想在师大夜市摆地摊卖小饰品勤工俭学,张燕在自己的冷面摊旁给她挤出个小位置。熟了,小女孩给她建议:“我老家是密山的,烤冷面里都会加鸡蛋,特别好吃。”于是张燕尝试在烤冷面中加入鸡蛋,这种做法在师大夜市的冷面摊渐渐流行起来。
正如焦烧肉条在冰城变成了酸甜口的锅包肉一样,烤冷面后来在冰城流行过程中被一些摊主创新地加入了醋和糖。爱吃锅包肉的哈尔滨人发现这种酸与甜比曾经的咸口更美味,酸甜作为“标配”的烤冷面开始流行起来。正基于此,不少年轻人称“醋、蛋和糖,是烤冷面的灵魂”。
“圆葱必须用紫皮的而且块切得越小越好,香菜必须用矮棵的不能用大棵的。”在张燕看来,考究的细节也是哈尔滨烤冷面口味出众的原因。
烤冷面的食客中,年轻人始终是主流。很多人一旦吃过一次,再看到冷面摊就按捺不住再来一碗的冲动。为什么它能迅速俘获年轻人的心?也许是略Q弹的嚼头,也许是甜与酸的口感……没有标准答案。就如同辣条颇受年轻人喜爱一样。
美味诀窍
从线下走到线上
藏着不同的美食“密码”
眼下,国人对烤冷面的热衷,已从街头巷陌的路边摊,走上了百姓餐桌。在各大实体商超和电商平台,家庭装烤冷面产品已经占据一定规模的市场份额。
走进位于阿城区舍利街新合村的一座厂房,在生产线上,一排排滚筒正有序旋转,长达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冷面随着滚筒的转动从生产线上被送入切割工位,工人将刚刚生产出来的冷面切割成适于烧烤尺寸的矩形。经营冷面加工厂的于老板告诉记者,工厂刚刚开业时,经常能接到来自内蒙古、吉林等地的订单。
超市货架上、电商平台上的自烹饪烤冷面产品,都有着精美的包装,并搭配酱料包和详细烹饪说明。在某大型电商平台上,累计销量从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家庭型烤冷面产品比比皆是。“B站”上,一段教人烹制烤冷面的小视频点击量超过420万人次。
不过,“没那味”成了很多市民在家自制烤冷面的共同困惑。操作和调料都不复杂的烤冷面,其美味的诀窍究竟是什么?答案是:人。
火候与操作手法是关键因素。当冷面放在铁板上的一刻算起大约两三分钟的时间里,每一环节的操作都决定最终口感。从打蛋到抄起矿泉水瓶再到翻转冷面……看似粗犷豪放却是最细的活儿,因为对于烤冷面师傅而言,每个细节都是一种感觉,一种反复操作成千上万次后才会有的感觉,正是这种朴实的肌肉记忆成就了哈尔滨乃至全国各地路边摊众多的冷面艺术家。
事实上,即使在街头冷面摊,烤冷面的操作手法和各种辅料都大致相同,但不同的冷面摊配置的酱料却可能存在差异。虽然都以蒜辣酱为主,但一些师傅可能还会添加独家调味料,形成自己的独特口味。
火候把控、操作手法、酱料调制……每一个环节的拿捏,最终反映在刚出锅的烤冷面味道上。这是最市井的街头小吃,这里同样藏着中国美食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