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呼兰区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不当得利案件。市民崔繁(化名)称,自己在支付一笔加工费时,手一哆嗦把2000元错发成了20000元。事后,崔繁向对方索要时却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崔繁只得向法院提起诉讼。
据崔繁介绍,她经营着一家服装加工厂,去年6月初,崔繁找到加工纸箱的魏起加工一批服装外包装,双方口头约定了2000元的人工费用,材料费另外结算。到了月底,魏起将加工好的外包装送到了崔繁的工厂。“在用手机支付人工费时,不知道咋搞的,把2000元错输成了20000元。”崔繁说,但当时她并没有发现出错,直到一星期后工厂会计核账时才发现。“我赶紧找到魏起,但他说钱已经用掉了,可以给我打个欠条。”就这样,双方签了一份欠据,并约定两个月后归还多支付的1.8万元。但崔繁一直等了3个月,也不见魏起还款。于是她再次找到对方,这次魏起忽然变脸了,“他说欠据是我伪造的,他根本不欠我钱!”眼见对方要赖账,崔繁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在法庭上,魏起一直称自己根本不欠崔繁的钱。“我们口头约定的人工费就是2万元,活儿干完以后,她觉得我的价格要高了,找了几个彪形大汉逼着我把费用降到2000元,迫不得已我才写了这份欠据。”魏起说。但他没有向法庭提供相关证据。法官调取相关证据,发现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这批纸盒的人工费用不超过1500元。法官认定崔繁提供的欠据真实有效,一审判决魏起返还崔繁1.8万元欠款,并按照当年银行基准利率返还相应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