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冰城新闻
  • 寒潮蓝色预警 今天直跌5℃
  • "四有"好老师讲述温暖故事
  • 把工会建设成职群工作阵地
  • 纪念刘少奇诞辰图片展开展
  • 农大两名非洲留学生结婚了
  • 省医院退休职工免费做导诊
  • 搞错个人信息订票误买机票
  • 健身卡刚办俩月会所就关门
  • 今年,俗称“草爬子”的蜱虫首次纳入全国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网络 市疾控中心5名研究员“全副武装”抓来140只研究种类
    揭秘哈市“草爬子”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2018-06-11 06:56

      蜱虫俗称挺多,以“草爬子”最知名。这个不起眼的小虫子只要叮上人,就会吸血把自己胀大,同时分泌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慢性螺旋体病毒,因此让人谈“蜱”色变。从4月中旬开始,哈尔滨市疾控中心病媒研究所的5位研究员就“全副武装”,跑到山林和农村抓了140只蜱虫进行研究。近日,新晚报记者来到病媒研究实验室,独家揭秘冰城蜱虫的“前世今生”。

      钻山林抓虫子      

      从头到脚“全副武装”

      “采自野外,新鲜、纯天然、无添加的‘草爬子’就在实验室,想看的速来。”哈市疾控中心病媒研究所所长王玥将刚抓回来的蜱虫照片发在自己的朋友圈,瞬间“火爆”,同事们都争先恐后来看“草爬子”的真容。

      “没想到,这小小的蜱虫还挺有‘人气’。”王玥将70℃温水缓缓倒入装蜱虫的试管中,本来“蜷缩”的蜱虫一下子舒展开“手脚”,变成了标本。

      在实验室,140只蜱虫被泡在十几个透明试管里,肉眼看上去,蜱虫是黑色、圆形,个头就像芝麻一样大。这么多蜱虫,随便一只钻进皮肤里都够呛,到底是咋抓到的?

      “我们穿着皮靴、连体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口罩、手套。防护服必须有一定韧性,避免剐破,万一被蜱虫钻进来就坏了。”王玥说,这种“装扮”是到山林抓游离蜱,每个人拿着一个毛巾材质的白布在草丛里“扫荡”,这样草丛里的蜱就能粘到白布上,然后再一个个将蜱摘下来放进试管中,带回实验室。

      “对于寄生在牛羊身上的寄生蜱,戴好护目镜、手套,直接到农村的牛、羊身上找到寄生蜱放到试管中就可以了。”

    研究员展示蜱虫标本。

      全省有七种蜱虫  

      这次抓回来两种

      “抓的时候,我们也很紧张。上山下乡时,人家都是躲着蜱虫,我们还得想方设法地寻找。”王玥说。

      那么,到底为什么要主动出击去抓虫子呢?

      “为了做蜱虫的密度监测。今年,全国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网络首次把蜱虫纳入其中,哈尔滨是监测点之一。以前都是监测蚊蝇等四害,今年要求4月、5月和6月中旬都要做蜱虫监测。我们到哈市的四个监测点,将辛苦抓回来的一部分蜱虫进行种类鉴定,另一部分邮寄到中国疾控中心用于课题研究。”王玥说。

      “蜱虫是媒介生物,可传播病毒、细菌、寄生虫。今年开始做密度监测,就是要鉴定种类后和生态因素进行关联,从而得到本地区蜱类的分布与消长趋势。等机会成熟了,还会再开展病原学检测。”王玥说。

      全国有30多种蜱,黑龙江省有记载的是7种。两个月里,疾控中心的研究员们抓回来的140只蜱,在实验室经过种类鉴别,发现有两种:森林革蜱和全沟硬蜱,且以森林革蜱为主。

      “这两种蜱以前都曾分离过森林脑炎病毒和莱姆螺旋体,一旦被咬,可能就会传播森林脑炎或莱姆病。因此,市民外出到草丛、山林时,一定要加以防护。”王玥告诉记者。

    “全副武装”进山林抓蜱虫。

      芝麻大“黑痣”    

      一天变成黄豆粒大

      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感染科病房,胡晓丽主任曾接诊一位外出游玩被蜱虫咬伤的男士。

      “被咬的位置是后腰。当时,患者根本没有发现,过了一天感觉后背红肿、疼痛,才发现蜱虫吸血后,变得和黄豆粒那么大个了。”胡晓丽告诉记者。

      在实验室,王玥从试管中找到一只寄生在羊身上吸血后摘下来的蜱。放在显微镜下,吸过血的蜱明显比没吸血的蜱肿胀了四五倍。

      “蜱虫主要是用假头进行吸血,身体是挂在外面的。发现蜱虫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抓,更不能挤破,因为它会分泌毒液。可以戴着手套用镊子抓,然后烧掉。”王玥说。记者从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了解到,以往被“草爬子”咬伤的大多是林区工作者和上山采摘的农民。近年,因到近郊户外踏青而意外被咬伤的市民明显增多,夏季是高发期——节假日、周末过后,都会接诊被“草爬子”咬伤的患者,多数都是皮肤红肿、发炎等症状。

      一只小小蜱虫  

      可携带83种病毒

      胡晓丽说,研究发现,虫媒传染病在中国每年的传染病发病总数中占5%—10%,病死人数则占传染病总死亡人数的30%—40%。蜱虫叮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更可传播多种疾病。研究发现,蜱虫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螺旋体、32种原虫。

      结合病例发现,蜱虫叮咬的部位,集中在颈、耳后、腋下、大腿内侧、阴部、腹股沟等。

      “蜱虫叮咬人会释放出一种麻醉物质,把自己的假头埋在人体的皮肤内吸血。同时,还会分泌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慢性螺旋体病毒,导致慢性迁延性红斑,会有皮肤红肿、疼痛等症状。”胡晓丽说。

      29岁小伙上山玩    

      被咬后感染特殊致病原

      去年夏季,黑龙江省第二医院接诊了一位29岁小伙,他在小兴安岭森林公园游玩时,被蜱虫叮咬。回来3天后,小伙出现发热、肌肉酸痛、浑身无力及头颈部疼痛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小伙的体温高达39.5℃,感染了一种特殊的致病原——伯氏疏螺旋体。综合临床诊断,中毒科和神经内科主任宋莉确认其患上的是虫媒传染病——莱姆病。

      “莱姆病是一种以蜱虫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以神经系统损害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此病多流行于森林或森林边缘地区,分布范围极大。”宋莉说,被“草爬子”咬伤,最容易感染的是森林脑炎和莱姆病,但不是所有“草爬子”身上都携带脑炎病毒和引发莱姆病的螺旋体病毒。

      医生提醒

      咋防蜱虫

      去野外工作或旅行者,应穿上浅色、防护性衣物,如长裤、长袖上衣、长筒袜子等。同时,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颈部围上白毛巾。途中经常检查衣服和体表,若发现被蜱虫叮咬,立即小心拔掉,切勿强行拔出和压碎虫体,以免病原体经皮肤深入体内。

      此外,回到室内须尽快沐浴冲洗。有条件的要及时应用驱蜱和除蜱药物,防止蜱虫叮咬。如果从蜱虫经常出没的地区返回,要检查身体各部位有无被蜱虫植入或咬伤,对头发、腋窝、口周、脐、腹股沟区、膝盖后面、腰周围仔细观察;对户外用过的衣物、包裹,使用高温烘干处理1小时,以去除残留的蜱虫。

    放在试管中的蜱虫。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
    作者: 石晶 )
    编辑: 崔岩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哈尔滨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限放”到“禁燃” 移风易俗守护城市蓝天
  • “这是一场最高层次的展览”
  • 书心画魂 美丽冰城“对画”文博会
  • 去东北亚文博会赏名画 先收好这份 “攻略”
  • 公交63路终点 调整至工大二校区
  • 教育部门公布20个“黑补习学校”名单
  • 未脱贫重病重残人员可单人户纳入低保
  • 中东铁路公园“轨·迹”:为了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  
  • 习近平会见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
  • 习近平指出基层痛点: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 李克强会见英国前首相卡梅伦
  • 外交部:任何企图破坏中巴友谊的行径都不会得逞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塞外煤海”鄂尔多斯变身记
  • 10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585起
  • 再过34天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即将开启
  • 科协回应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违反伦理 坚决反对

  •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2011-2015 www.my3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63 黑ICP010010-2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web@my3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