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裕琨在工作中。网络供图
他是我国著名热能工程、燃烧学专家,长期从事煤的高效清洁利用和燃煤污染物减排方面的研究工作。人们称他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燃烧了自己的青春,为祖国能源事业照亮前进的路,为后辈能源人带来温暖与能量。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秦裕琨。
半路“改行”
开始研究锅炉
1953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秦裕琨被分配到哈工大做师资研究生。1954年秋季学期,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哈工大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青年学者在我国率先创建了锅炉、热力涡轮机、水力机械3个专业。这群年轻人里就有21岁的秦裕琨。
秦裕琨来哈工大原本要继续学机械设计,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上完一年俄语预科后,学校研究决定抽调他跟随新来的前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去学新成立的锅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虽然打乱了之前的安排,但秦裕琨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无条件服从分配。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哈工大急需教师队伍。1955年春季学期,研究生在读的秦裕琨正式成为“小教师”,连续三年分别为57、58、59届学生讲授“锅炉与锅炉房”课程。那一年,22岁的他开始了教书生涯,和其他“小教师”一起奋斗在教育科研的最前线。他们这群人,就是日后声名显赫的哈工大“八百壮士”。
改造锅炉“神器”
“玩转”烧煤绝技
1974年,秦裕琨首次提出自然循环热水锅炉的改造方案,并给出了一套自然循环热水锅炉的水动力计算方法,也由此掀开了我国采暖锅炉制造历史上的新一页。鉴于秦裕琨的出色表现,哈工大校内锅炉房改造的任务也落到了他肩上。秦裕琨成功地对哈工大锅炉房中9台2吨的燃用烟煤的手烧炉进行了改烧褐煤的改造,将原有锅炉改造成带旋风燃烬室的工业流化床锅炉,取得了良好的燃烧效率,填补了国内空白。上述两项研究均被列为国家“六五”攻关项目,并双双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世纪70年代末,国内最大的流化床锅炉——130t/h燃煤矸石流化床锅炉出现堵灰、磨损甚至烧毁等现象,许多专家认为已经没有改造的可能,然而“另起炉灶”不仅耗资巨大,国家还将损失一个多亿的固定资产。为此,国家科委委派经验丰富的秦裕琨到电厂进行详细考察和调研,组织锅炉制造厂家和电厂等有关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找出了问题的原因。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他提出了“播煤风”的思想,彻底解决了该炉型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也为我国劣质燃料的大规模应用开拓了广阔前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秦裕琨综合“风包粉”和“浓淡燃烧”思想,针对不同燃烧方式和煤种,发明了系列浓淡煤粉燃烧技术——水平浓淡煤粉燃烧技术、水平浓淡风燃烧技术、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技术、不等切圆墙式布置直流煤粉燃烧技术等,提高了锅炉低负荷稳燃烧能力,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防止结焦及高温腐蚀,并保持相当高的燃烧效率。以上成果覆盖了电站锅炉的主要燃烧方式和煤种,除用于电厂改造外,我国各大锅炉厂都已用于产品设计和技术改造,经济效益突出,社会效益明显。
年近古稀当选院士
新技术屡获大奖
2001年2月1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建国以来科技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年近古稀的秦裕琨郑重地从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手里接过200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证书。同年,秦裕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进入新世纪后,由秦裕琨力促落实的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08年11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建设,2011年7月揭牌成立。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新的成果不断涌现,基本覆盖所有的煤粉燃烧方式。2016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秦裕琨参与、弟子李争起负责的“高性能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技术”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