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感到焦虑,考试心里没底如何调整?考试时感到大脑空白怎么办?中考临近考生容易出现焦虑、易怒、失眠等现象,既影响了复习效率又影响家庭和谐。为了能让考生摆脱负面情绪,考出理想成绩,记者采访了一线心理学教师、罗森桥教育的心理咨询师王善冲老师,为考生传授如何攻破考试心理难关的秘诀,助力中考。
王善冲说,心里没底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但是中考是确定性十足的一场考试。考试的内容写在教材里,考题的难度写在考纲里,考试的时间、地点、形式也都会预先告知。所谓的心理没底,确切的说应该是对自己能不能正常发挥的不确定。因此,考生要知道考试主要考的是四个事:知识准备、心态准备、体能准备、物质准备。
当考生把内在的知识储备好,心安稳住,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考试工具证件携带齐全时,大家就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心里的底就找到了。
如果考试时感到大脑空白怎么办?
明明知识点都熟记于心,可是在中考考试现场,大脑却突然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了,而且越紧张,就越是想不起来……只能和试题面面相觑,这样的感觉的确让人欲哭无泪。
如果考生排除了病理性原因,确定没有脑组织受伤等现象,那么大脑空白其实是由于紧张感给大家带来的错觉。举例来说,平时复习时,孩子处于低风险环境。考生坐在教室或家里,吹着空调,手边是最喜欢的饮料,脑垂体减缓了几个关键压力激素的生成和释放,掌管学习与记忆的海马体和理性的前额叶皮质畅通无阻地发挥功能。这时,可以有逻辑地想事情。但是,当身处不确定性更大的考场,考生的思考过程受情绪影响因素更大。
如果脑中徘徊着如下想法:“如果我考不好,我就上不了好学校。不上好学校就找不到好工作……”这样的不合理认知,就会把考试当成了威胁。当感知到一个威胁,下丘脑将刺激若干压力激素的合成,阻拦考试题对旧记忆的访问,歪曲认知和新记忆存储。情绪化的认知模式取代了理性认知模式,就出现了所谓的大脑空白的现象。但只要我们对考试有合理认知,不把考试当成威胁,试着深呼吸让自己放松,明白要克服的障碍是焦虑而不是试题本身,就可以重新进入理性思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