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喜宏走走停停,不时拿出小本记录。
风铃沙沙作响,一排排墓碑被阳光拉长了影子。在偌大的墓区中,52岁的宁喜宏走走停停,弯腰查看,还不时拿出小本记录……作为皇山公墓管理中心管理部唯一一名专职“守墓人”,墓区内28000多个墓位都在他的“守护”范围。一年365天,20年7300天,除遇到较大的雨雪外,他日复一日地在墓区内四处巡看。
“没什么害怕的”,对于宁喜宏来说,每一座墓碑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一个人生。每一次经过,从那些倾尽思念的墓志铭中,他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温暖与爱。
守护28000多个墓位,一份“天天走”的工作
今年是宁喜宏成为“守墓人”的第20年。20年间,墓区内安葬逝者的墓位从五六千个,增长至2.8万余个。每天7时前到岗,换好工装后,宁喜宏就要去墓区巡视。同事常说,能在办公楼里见到他一面,得靠缘分。
10多个墓区,仅最北端和最南端就相隔两公里。“就是走,天天走也累,可不走不行啊,慢慢就习惯了。”宁喜宏的每双工鞋,后跟都有明显磨薄的痕迹。他说,工作重点是检查是否有破损的墓位、松动的步道板等,自己随身携带一个小本,会将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然后,他要向维修部门反馈,再去验收维修结果。走的时候也有“技巧”,除了不能太快,他还会不断更改路线,也算是重复工作中仅有的些许不同。
“家属询问是惦记逝者,不会觉得麻烦”
清明节是接待祭扫市民的高峰期。也只有这时,墓区内才多见人来人往。对于宁喜宏来说,一年里的绝大多数时间,除了偶遇保洁人员外,他都是独自一人在一排排墓位中行走,就连春节也不例外。“我和媳妇都在殡葬系统工作,逢年过节,孩子都要先在亲戚家过,我们下班再去接。”20年来,这已成为宁喜宏家中生活的常态。
去年清明节期间,一位定居国外的女士打来电话说,要到夏季了,不知父母的墓是否出现缝隙,希望工作人员帮忙看看,以免进水。宁喜宏及时拍摄了小视频和照片,并发送过去,这位女士才安心。“家属来询问,是惦记逝者,我们不会觉得麻烦。”宁喜宏说,每逢这时,即使刚刚检查过,也并未发现问题,他也会再去检查一遍,并告诉逝者家属相关情况。
2017年春,在工作时,宁喜宏的右脚趾不慎被石碑砸骨折,医生叮嘱他要静养3个月。 “也有同事帮忙巡视,可我就是放心不下,尤其是接到家属的电话后。”不到一个月,他便一瘸一拐地回到岗位。
每一座墓碑,都有一个故事
单调、乏味,在别人眼中甚至感到害怕的工作,宁喜宏却能从中体会别样的感动和温暖。“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在几年前的一次巡视过程中,他曾看到一位男士在墓区中失声痛哭。1个多小时后再经过,人还没走,像是说着什么。他说,每当遇到家属来祭扫,他都会主动避开,以免打扰他们对逝者倾诉。
检查墓位时,宁喜宏还会留意墓碑上的墓志铭。“看着看着,就让人流泪。”他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墓志铭写道:“前天回家锅里有一碗蛋炒饭,昨天回家锅里没有一碗蛋炒饭,今天回家我炒了一碗蛋炒饭,放在妈妈的坟前。”他说,这碗蛋炒饭,是孩子和母亲间浓浓的爱。另一个墓区里,还有一位女儿写给父亲的墓志铭,从描述中,那位喜爱花鸟、热爱大自然的逝者,一定非常乐观、开朗。